用好监督治理“工具箱”助民纾困解难题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于强)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用好监督治理“工具箱”,特别是针对监督治理末梢不通畅、监督穿透不够深、物业难题不能解等基层社会治理现实问题,沙河口区纪委监委以监督促发展,推动基层监督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切实提升辖区百姓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今年5月,沙河口区某居民楼因燃气管道发生故障而临时停气,10余户居民无法正常使用燃气。该居民楼所处街道主要负责人了解此事后,立即启动“吹哨”机制,该区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及时“报到”,积极协调维修,沙河口区纪委监委全程监督处置过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短时间内恢复了该楼居民们的燃气供应。这是沙河口区纪委监委以“有呼必应”“一呼百应”“未呼先应”的“三呼三应”网格治理模式为依托,查找问题、跟进监督、推动解决民生痛点难点的一个鲜活缩影。
“我们通过精准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重点关注和民生政策相关信息,让隐藏在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无处遁形,为靶向开展基层监督提供有力支撑。”沙河口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介绍。将“数字监督”助力基层治理作为重要抓手之一,沙河口区纪委监委借助12345综合服务平台和沙河口区综合智慧服务管理平台,及时汇总辖区各职能部门相关数据信息,形成数据资料,建立多维数据底座。围绕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重点民生领域开展靶向大数据监督,持续释放监督叠加效应,对民生相关领域资金的违规发放、虚报冒领、应发未发等问题,及时预警、及时发现,让监督无死角,以此确保民生资金精准发放。
以“阳光物业”为突破激活基层监督治理效能。沙河口区纪委监委以物业和业主的主要矛盾为监督切入点,积极推行“阳光物业”,将居民群众关心的物业事项通过“阳光三务”平台公开,提升物业企业、居民、社区信息对称度,让每项涉及业主自身利益的事项都清清楚楚,让居民心里明明白白。2023年以来,共推动226家物业企业公开晾晒服务信息。以沙河口区李家街道为例,街道纪工委以“阳光物业”为载体,对物业信息收费不透明等物业管理“微小事”进行监督,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专班推进,明确“共性+个性”的监督清单,督促相关部门找准物业服务问题症结,逐一整改销号,帮助物业企业和业主建立起沟通交流的“桥梁”。该街道辖区内的31家物业服务企业已实现“阳光物业”全覆盖,收到关于涉物业服务类的群众诉求较“阳光物业”开展前下降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