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您好!大连民意网欢迎您的光临!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当前位置:大连民意网 - 大连民意网 > 热点关注 > 

      多花90买个盒,过度包装的背后推手竟然是……

      2021-09-07 08:26 来源:热搜大连
      选择字号: T | T

      中秋节将至

      “月饼大战”再次打响

      各种月饼礼盒

      再次冲上各大商家平台

      在倡导低碳生活

      例行节约的当下

      “过度包装”屡屡引发热议

      针对这一问题

      记者对月饼市场

      进行了走访调查……

      1. “小饼装大盒”依旧普遍

      9月4日、9月5日,记者在甘井子区华南广场、沙河口区西安路等商圈,对沿线商家的月饼销售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在西安路商业区的多家商场内,记者注意到,商超内都专门设置了散装月饼销售区,月饼“瘦身”和“轻装”风格成为很多商家的营销点。

      基于价格上的优势,按称重销售的散装月饼购买者不少。一些本地老字号商家还贴心地将月饼包装分为精装和简装两种规格。

      “精装礼盒是用来走亲访友送礼的,简装的自己吃,里面装的月饼完全一样。”销售人员介绍说,但价格相差近一半。以一款大连本地老牌点心厂出产的什锦月饼为例,精装礼盒为金属外壳,内装十块月饼标价198元。简装月饼同样为十块容量,标价为108元。

      然而更多消费者还是流连于月饼礼盒销售区。这些包装精美、个头庞大的礼盒堆满货架,琳琅满目。

      记者注意到,一款广东产的广式月饼礼盒中,十块月饼净含量为1.2千克,但整个礼盒重量达到3.5千克,“干货”占比不足35%。销售人员介绍说,这款月饼礼盒中还配送了刀叉等餐具,所以重量较大。但因为风格气派,选购者不少。

      为了促销,另一款豪华月饼礼盒敞开包装任顾客“参观”。记者注意到,这款礼盒只有6块月饼容量,却包括了七层包装,从最外层的皮质包装盒,到中层的纸袋、金属盒和最内层的塑料,涉及多种材质。而月饼净重也仅占总重量的32%。不禁令人产生“是买月饼还是买包装盒”的疑虑。

      不过促销员的推介也吸引了很多人驻足:“中秋节走亲访友,你总不能提着一塑料袋散装月饼上门吧。”

      2.  “文创月饼”过度包装很突出

      网上商城搜索“文创月饼”,种类非常多。

      市民白女士刚刚网购了一款198元的“明月几时有”文创月饼礼盒。但她发现,这款设计精巧的文创月饼“形式大于内容”。硕大的包装盒里,只有一小部分用于摆放月饼。其他位置则设计成了描绘有传统皮影戏内容的立体内壁。开合之间,颇现匠心。

      整个月饼礼盒内,只有6块月饼。净含量300克。但是盒子称重后却有近1.2公斤。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重量集中在月饼外包装上。

      但是,月饼味道确实令人不敢恭维。我们想干脆退掉月饼,留下盒子,上演一出现代版的“买椟还珠”。

      ——白女士

      记者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发现,文创月饼由于设计新颖,颇受年轻网民的欢迎。但是无论大的连锁品牌,还是一些网红创意作坊,销售的文创月饼大多是外包装“重于”月饼。

      这个“重”不仅指重量,还指用材用料——最普通的蛋黄、莲蓉、豆沙等馅料,加个有噱头的精美包装盒,立刻身价翻番。这是时下不少文创月饼的普遍现象。

      “文创月饼是要实用新颖有文化味,不是以文创的名义进行过度包装。”有消费者在一款网红文创月饼下评论称。

      3.  驱动力主要是消费者

      大连可可士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增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和十几年前相比,月饼的过度包装问题早已好转。

      “十多年前,一盒月饼里可能塞进名贵餐具,可能塞进进口红酒和名贵茶叶,月饼反而成了附属品。”韩增贵说,最夸张的情况下,一个月饼礼盒中,月饼的重量可能只占十分之一。而近些年的月饼过度包装,一般都集中在包装盒本身。

      韩增贵说,作为生产企业,更愿意将精力集中在月饼产品本身,包装只是“噱头”。但过度包装的驱动力主要是消费者,而不是企业。“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月饼的礼品属性大于食品属性。在这种心态下,更豪华更精美的礼盒,肯定比简陋包装的散装月饼更受欢迎。”

      此外,近年来随着工艺水平进步,包装盒的材料成本,尤其是生产制造包装盒的人力成本都显著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月饼“过度包装”的回潮。“只要月饼的礼品属性不变,过度包装很难彻底杜绝。”

      4. “新国标”两年后正式实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9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

      新标准涵盖了包括月饼在内的31类食品和16类化妆品,严格限定了包装层数要求,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3层包装,其他食品和化妆品不应超过四层包装等。这一标准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也被不少人视为月饼“过度包装”的终结日。

      但是有食品企业指出,国家标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早在2009年就颁布了类似标准,明确要求糕点的包装空隙率应≤60%,包装层数需控制在3层以下,此外,除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的总和不应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

      此标准实施多年,各地月饼专项整治行动中,针对“过度包装”的案例却极少。新的强制标准如何落实,有待实践检验。

      搜搜有话说

      杜绝月饼“过度包装” 

      不能只盯着商家

      包装盒“争奇斗艳”,月饼之外的其他内容“别出心裁”。

      每逢中秋,月饼这种节令食品往往“穿金戴银”,在包装上极尽奢华。这不仅令月饼价格水涨船高,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佳节盛宴落幕,精美的包装盒则被弃置垃圾箱,既令人惋惜,更造成了不必要的环境污染。

      针对月饼市场资源浪费、过度包装、价格虚高等现象,近年来国内多有监管专项行动。针对过度包装现象的强制标准也早已出台。但是月饼的返璞归真却离消费者越来越远。究其原因,只怕不能仅仅把巴掌打在商家身上。

      中秋前夕,大型月饼礼盒仍然是多数消费者首选。这说明,偏离正轨的市场导向才是月饼过度包装的无形推手。

      消费者购买华而不实的月饼礼盒,有少数人是盲目攀比炫耀,或者出于猎奇心理;但更多则是无奈地选择。月饼礼盒买来就是送人的,中秋国庆两节相邻,这些礼盒也成了节日交际的硬通货。消费者只能一边吐槽过度包装一边无奈购买,在这种畸形的市场导向下,月饼礼盒的价格水涨船高,包装花样越来越多,礼品盒越来越重,月饼本身越来越被忽视。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行业人士坦言,只要月饼的“礼品属性”不彻底改变,“过度包装”现象就难以杜绝。要对症下药,就得破除“每逢佳节必送礼”的陈规;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深入人心;更需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违规收送节日礼品行为的监督和惩戒。如此,“豪华版”月饼才有望彻底淡出市场。

      [ 责任编辑:张云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