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您好!大连民意网欢迎您的光临!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当前位置:大连民意网 - 大连民意网 > 热点关注 > 

      网红“大连拾荒者”原来是他!

      2021-06-21 08:54 来源: 热搜大连
      选择字号: T | T

      杨玉璟在大连文史爱好者圈子里

      很有影响力

      多年前

      作为大连历史文化保护

      志愿者团队的发起人之一

      他就经常组织系列讲座和寻访活动

      呼吁保护“大连记忆”

      眼下

      杨玉璟业余时间

      正在忙新书《旅顺要塞》的出版

      这是他作为历史“非科班”的第二本书

      神秘界桩 揭开“军事要塞”面纱

      一年前,杨玉璟的《旅大地图中的中国近代史》由大连出版社出版。那本26万字、收录近300幅地图资料的著书,用他的话说“是十年磨一剑”——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就留心收集大连近代以来的老地图和相关资料,书中绝大多数地图是首次公开发表,“有图为证”展现出该书异于同类书籍的严谨和原创性。

      《旅顺要塞》同样是杨玉璟对大连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厚积薄发的产物。全书20余万字,收录了1200多张图片,聚焦梳理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政府、俄日殖民者先后在旅顺地区修筑堡垒要塞的经过,和遗迹遗址现状。既有很多珍贵的文字记录,也有实地考察与历史资料的现场对比。

      他说,这本书与其说是著述,不如说是近代旅顺要塞一份加了后期研究的考察报告——这是一本“用脚写出来的书”。

      “要塞”,是舶来品,从中世纪的城堡到近代战争的要塞,再到由一系列要塞工程构成的战争地域,许多世界著名要塞既是一系列有形的建筑工程,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和人文记忆的载体和符号——北欧赫尔辛基的芬兰堡、一战中的凡尔登以及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布列斯特要塞,这些载入史册的地名,许多如今华丽转身,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地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塞”涵盖的范围更宽泛,军港等设施有的只是要塞的功能之一。

      “我们经常说‘军港旅顺’,只是提及旅顺的一个特征,它更准确的称谓应该是‘要塞’”,杨玉璟这样认为。他的关注始自中学时代。彼时,那是顽皮男孩儿的“猎奇探险”。

      “探险”之旅从旅顺小南村开始,当时,周水子火车站与旅顺之间还是绿皮火车,周末寒暑假他背着干粮带着地图挎着望远镜,下了火车徒步上山,松树山、二龙山……漫山遍野地转,目标是寻找老地图上那些标注奇怪符号的地点。荒草丛中,不时发现一些刻着“旅顺要塞XX地带标”字样的残存神秘混凝土桩,“旅顺要塞”就这样走进杨玉璟的视野。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留了心的杨玉璟逐渐搜集到更多的资料,遇到相关线索,他一定要去实地走一走,亲眼看一看。为了到达目标地点,他蹭过人家的顺风车、老农民的拖拉机甚至大马车,旅顺近代战场留下的堡垒遗迹让他跑了近八成。那是一个感性认识的过程,残留着枪眼儿炮弹窟窿的堡垒和界桩,还只是些孤立的遗存呈现在地图上。

      大学毕业后尝试了几份工作的杨玉璟在大连规划展示中心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日常工作接触人文地理区域规划概念,他下意识地开始从规划设计的视角琢磨那些残垣断壁和倒伏荒草的界桩。堡垒、炮台、兵营,以往地图上一个个小红点,在他脑海里被串成串、连成面,它们当年是被如何规划、如何设计、如何承袭等等问题,逐渐上升到理性层面。

      椅子山堡垒士兵宿舍

      忽然有一天,他意识到,“旅顺要塞”不是仅仅被刻在界桩上的字样,把这些战场遗迹穿起来分析,不难发现,从晚清修建旅顺船坞开始,尤其是到了俄占日占时期,旅顺一直被作为战略意义出发通盘考虑、规划经营——“旅顺要塞”,应该是当年铁血人物们给这座小城的定位,它一度是集船坞、军港、炮台、兵营等为一体的世界级军事要塞城市。

      正是因此,杨玉璟认为,现在对旅顺的文旅定位不应该仅仅盯在肃亲王府、溥仪婉容、女谍川岛等宫闱秘事野史轶闻层面;作为西方战争狂人自我麻醉和策划阴谋的衍生品,要塞旅顺一度是公侯子爵接踵而至、红酒交杯舞步踢踏的国际化城市,是近代多个国际事件的策划温床和历史见证。

      “大连拾荒者” 讲述属于大连的故事

      与其它许多历史爱好者不同,杨玉璟不满足于对家乡历史的“人云亦云”、当史料“二传手”和“搬运工”,他要当深入挖掘的“工兵”。史料考证,他是认真的,着手动笔《旅顺要塞》之前那三四年,他每年冬天都泡在古战场山顶上,因为冬天树叶落尽,观测相对直观。

      在坍塌废弃的工事堡垒里,他头上戴着矿工灯,摸黑测量记录残垣断壁高度厚度。遇到蚊虫叮咬,蝙蝠老鼠乱窜是常有的事儿,“也挺刺激的”。

      蛮子营炮台营门

      实地考察,让他勘误的时候理直气壮,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些误传已久官方说法。

      比如,已经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南子弹库”,杨玉璟考察认为,“子弹库”的说法不对,那里最初应该是清军保留完好的炮台地下工事,并非“东南西北”子弹库中的一个。

      始于250多年前的北欧芬兰堡建在赫尔辛基外海的一串小岛上,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军事要塞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是世界著名旅游景点。

      旅顺要塞尽管没有那么久远的历史,但是它经历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在列强争夺中几经易手,在远东近代国际关系史上有着浓重一笔。以往人们谈及“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对于战争意义说得多,对于堡垒要塞工事这类有形的历史物证却缺乏了解语焉不详,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文旅资源被白白浪费了。

      去年九月,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六个“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名单,旅顺口以“军民融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位列其中。

      对于旅顺要塞的研究,会为保护历史文化以及文旅产业开发提供更多思路和历史备忘。

      杨玉璟的主业是大连规划展示中心的研究员,业余时间还打理着自己名为“大连拾荒者”的抖音号,这个近十万点赞量的“拾荒者”乐此不疲地发布与大连城市近现代历史有关的图文视频,有粉丝留言“抖音上讲大连历史,我就服你”。

      这段时间他们单位正在举办“征途漫漫 唯有奋斗”纪念建党百年大连近代史料展,杨玉璟不时在自己的抖音号上讲解展品。平日里他是个老蔫,话不多,但是唠起大连近代史,便滔滔不绝文思泉涌……

      这几年,国家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文旅产业。杨玉璟是八零后,他身边不少同龄人离开大连到外地发展,有人也鼓动他出去淘淘金,他对此淡然一笑:“我全部爱好和心思都在大连,最感兴趣的是解读大连,哪儿也不去了。”

      他,只想一门心思在大连故事中“拾荒”,讲好属于大连的故事。

      [ 责任编辑:张云霞 ]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