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您好!大连民意网欢迎您的光临!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当前位置:大连民意网 - 大连民意网 > 

      我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

      2019-04-01 09:54 来源:大连天健网
      选择字号: T | T

      天健网消息(记者 金东淑)记者从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 2018 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大连金州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获评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为 " 五星级 ",大连高新园区软件产业、大连瓦房店市轴承产业、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分别获评发展质量总体水平 为" 四星级 "。

      自2009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以来,我市先后获得了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大连金州新区电子信息、大连高新园区软件、大连瓦房店市轴承、大连金州新区(智能)装备制造、大连登沙河产业区(军民结合)、大连普兰店区互感器产业园装备制造(互感器)等七个“示范基地”。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两化融合做成发展新优势;加强“示范基地”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示范基地”呈现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船舶制造业、新能源装备领域、数控机床领域、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更是取得了一定的话语权。

      “示范基地”呈现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是大连市乃至辽宁省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区。已形成海洋工程、核电设备、石油化工设备、修造船等大型临海临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园区内拥有国家级的大型能源铸锻件检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公共平台,为装备制造的高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一重加氢首次承制的红沿河5号机组百千瓦核电蒸汽发生器实现交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核电装备基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等,利用其产品、技术、市场优势,带动培植配套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强强联合、分工协作、做大做强,使洪发舾装公司、船舶舾装公司等企业销售收入突破亿元以上。集聚区现有企业380家,2017示范基地实现销售收入720亿元,利税130亿元,出口创汇55亿美元。

      (二)大连金州新区电子信息。大连金州新区电子信息坐落在国家最早成立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工业电子、办公设备与家电、通信与电子设备等门类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随着招商引资力度日渐加大、产业配套日益完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呈明显的地域集聚性和规模性特点,已经成为新区主导产业之一。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大连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被国家信息产业部命名为国家(大连)电子元件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命名为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基地核心区。现已形成了以因特尔、佳能大连、德豪光电、日本电产、大连阿尔派电子、罗姆电子等为核心的电子产品制造业集聚区。特别是英特尔300毫米晶圆非易失性存储产品集成电路制造新项目顺利实现投产,为大连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新的增长点。现有重点规上企业38家,2017年示范基地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

      (三)大连高新技术园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连高新园区软件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陆续建设了大连软件园、东软软件园、腾飞软件园、大连天地软件园等一批专业软件园区。产业领域涵盖软件、云计算、大数据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智能制造、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高新技术领域。现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1300多户,2017年示范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102亿元,利税总额160亿元。可比口径增长5%。

      (四)瓦房店轴承产业示范基地。瓦房店轴承产业走过70多年的辉煌历程,现已形成生产布局合理、产业门类齐全、大中小企业并存的轴承产业集聚区。产品涵盖9大类型,畅销海内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突出大冶轴、瓦冶轴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择优培育轴承生产和相关产业配套的“小巨人”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并购重组,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发展格局。瓦房店轴承被评为中国唯一的“中国轴承之都”。现有企业600家,2017年示范基地实现销售收入267亿元。

      (五)大连金州新区(智能)装备制造。大连金州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作为大连市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最重要的承接区和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区,已经构建成工业体系完善、门类齐全、呈现出技术水平高、装备力量强、集聚程度高的产业特征,逐步形成了以高端数控机床、交通装备、制冷设备、大型电梯、大型化工设备、冶金装备、船舶装备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尤其在现代交通装备领域,金普新区已成为大连市发展汽车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域之一。金普新区获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辽宁片区)的有力时机,支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端项目,扩大产业集群效应,加快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项目,部分设备打破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主要企业有:大众一汽发动机、大众变速器、松下冷链、松下压缩机、大电瓷集团、金州重型机器、斯凯孚、光洋科技、格劳博等。现有规上企业220多户,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900亿元。 

      据介绍,登沙河产业区(军民结合)示范基地和大连互感器产业园 · 装备制造业(互感器)正在培育发展之中。

      船舶制造业产业规模和研发能力在全球占重要地位

      得益于我市几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高质量持续发展,目前,我市船舶制造业,形成了集船舶建造、修理、配套、技术研发及试验设施等为一体的船舶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和研发能力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大船集团和中远海运川崎建造的2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主要性能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

      新能源装备领域,大连成为国内重要的核岛装备研制基地,为我国所有在役和在建核电站提供了大量设备,成功制造AP1000、CAP1400和“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和环形起重机。

      数控机床领域,光洋科技高端数控机床入选《大国重器》,自主研发制造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打入航空航天领域。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船舶重工是国内唯一同时具有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FPSO设计建造经验的企业,已成为国内大型国际海洋工程最大的总包商;大连中远船务建造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连开拓者”号,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超深水海洋钻井船。

      新电子信息领域,在英特尔等重点项目带动下,集成电路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初步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设备和材料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1998年开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无到有,目前拥有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


      [ 责任编辑:王琛 ]
      关键字: 产业,大连,发展,装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