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养的宠物狗生病需要治疗,李寒前后去了4次宠物医院,花了1万多元为狗做了4次手术。后来他得知,被宠物医院坑了。李寒的遭遇不是个例。一份中国宠物行业消费报告显示,食品和医疗是宠物消费纠纷的高发领域;实体店是消费纠纷的高发区。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宠物服务机构各种乱象频发,不少宠物店或宠物医院存在各式各样的“坑”。
宠物医院收黑心钱
从2021年10月开始,李寒养的宠物狗出现不适,需要导尿,他便带着狗去了一家宠物医院就诊。
李寒回忆,医生检查完狗的情况后,说了很多专业术语,而后告诉他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狗的具体情况。
经过一上午折腾,李寒带着满满一袋药品和长长的账单,抱回了自己的狗。可就在他迈出宠物医院大门时,医生又叫住了他:“你家狗的情况比较特殊,一次肯定不能完全治愈,你下周再来一次。”
就这样,李寒带着狗前后在该宠物医院经历了4次手术,没想到回到家后不久,狗的病情再次发作。无奈之下,李寒换了一家宠物医院治疗。这家宠物医院的医生告诉他,本来一次手术就能解决的问题,被硬生生拆分成4次,这种痛苦对于宠物狗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李寒说,他在前一家宠物医院前后共花费1万多元,包括办一次充值卡、一次会员卡,手术一共花了6000多元。第二家宠物医院的医生告诉他,他花了很多冤枉钱。
记者调查发现,宠物医院的乱收费问题一直是被广大宠物主吐槽“掉进坑里”最多的话题之一。
在某家宠物医院工作的黄成告诉记者,宠物店和宠物医院中的各种食品、药品以及周边物品的价格千差万别,缺乏统一定价,基本是靠宠物医院自行定价。
“像‘妙三多疫苗’,每家店的价格都不一样,多数在160元至180元这个价格区间,但我之前工作的宠物医院就把这款疫苗的价格卖到200多元。”黄成说。
“星期狗”和“后院猫”
宠物爱好者张汉在一年前购买了一只狸花猫,结账时被宠物店要求签署购买协议。爱猫心切的张汉没顾上仔细阅读协议便草草签了名,等到小猫抱回家几天后,问题就来了。
“刚抱回家还没觉得有什么,结果过了3天还是不愿意吃东西,病恹恹的。我就带着猫去宠物医院做了检查,化验单上全是不合格的指标,医生说店家卖给我的是病猫。”张汉说。
那时他才拿出购买协议仔细看内容,发现其中明文规定,宠物在一天之内出现问题可以无条件退换,而如果超过一天则商家没有义务对买家的损失进行赔偿。
据记者了解,“星期狗”“后院猫”等称呼经常被宠物主用来形容从宠物店中购买到的自带疾病的宠物。购买心爱的宠物抱回家,以为它能陪伴自己十几年,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些病猫、病狗只能陪伴主人一个星期。商家利用大多数宠物主对小动物健康状态缺乏判断,从而“偷工减料”,不给宠物注射疫苗,故意售卖病猫、病狗等。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有一家“穆某宠物”的宠物用品店,从2021年4月开始,就有大批宠物主投诉该店在售卖宠物的时候,要求买家签署购买协议,协议上面虽然写着“有问题包换不包退”,看似很体贴买家,实则暗含套路。据一位宠物主透露,这家店所销售的动物都没有疫苗证书,几乎所有猫狗都是病恹恹的。该店常用的套路就是给买家不停地换猫,但每一只都是病猫,企图用疲劳战术将买家拖垮。2021年10月,广州荔湾区市场监管局对穆某宠物店销售的宠物猫、狗存在欺诈消费者行为作出罚款51.5万元并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