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西游记》里
每当孙悟空要了解风土人情时
“土地公公”就会出现
孙悟空总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对于许多探访旅顺历史
名人轶事的访客来说
李华家就像
问不倒的土地公公
一位得到李华家帮助的电视纪录片导演甚至说:“在旅顺抽根木头,李华家都能说出是从哪座建筑上拿的。”
几年前,李华家从中学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他有了更多时间“走遍旅顺”——为专程来旅顺的官方和民间访客当“导游”,讲解旅顺近代历史;寻访知情人,考据史料考证史实辨析勘误;把寻访考证的新发现整理成文……李华家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比没退休时还忙。
向海内外讲旅顺故事
多大阵仗他都不怯场
这些年来,接待过多少拨媒体,李华家自己都数不过来。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的专题节目,都曾经采访过他。接受采访的次数多了,也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事儿。
2009年秋天,李华家接受央视国际频道“走进旅顺”摄制组的采访,请他介绍旅顺港的选址和对城市的影响。
摄制组为了保证画面清晰,要求采访对象固定姿势,一动不动。李华家平日说话情绪放松,总是“无拘无束、摇头晃脑”,被固定之后很不适应,一紧张就容易忘词,好在那个导演很有耐心,几次纠正提醒之后,完成了拍摄任务。
2014年,央视教育频道录制“旅顺大屠杀”,要在外景地采访李华家。那几天,不巧他犯痛风病了,走路一瘸一拐。在清风小镇后面的山上,摄制组要录他走路的画面,从60米外走向摄像机,他咬着牙,尽量保持正常的走路姿势,连续走了三遍,越走越瘸。当得知他犯痛风病时,导演连连说:“对不起,对不起”。
那次录制还有一个小插曲:在西沟村采访赵元煜老人,由于气愤,他一口一个“小鼻子”。摄制组几个人面面相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导演喊停,问大爷:“你说的’小鼻子’是什么意思?”李华家赶忙给做了解释:过去旅顺地区老百姓管日本人叫“小鼻子”,管俄国人叫“大鼻子”。大家一听都笑了。导演说:“大爷,在央视播放必须让全国人都能听懂,你把小鼻子改为日本人或日军。”
不光接待国内媒体,李华家还接待过日本《朝日新闻》、韩国KBS电视台等国外媒体采访。
2009年的冬天,有人打电话给李华家,说朝日新闻记者要采访他。接到电话之后他有些犹豫,当时,他还没有接受外媒采访的经验,怕讲得“不合适”。想来想去,他请教一位有外事经验的大学教授,多少有了点儿底。
李华家给自己定了“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的原则,带着几分戒备的心理同日本记者见面。原来,日本记者是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里发现他的,提的问题也是关于旅顺近代史。
旅顺部分地点一度是不接待外宾的,李华家的处理办法既能满足外媒的采访需要,又不违反原则。他的电脑里存了两个课件,以历史老照片为主,配上文字说明。因为采访主要目标是老建筑,那就边看老建筑的课件,边讲解。本着“不忘历史,但不纠缠历史”的原则,他讲了一个多小时。
不久,对方寄来《朝日新闻》相关版面的复印件,整个大版面都是介绍旅顺重点老建筑图片和历史事件的文字说明。原来,他们采访的目的是向日本各大旅行社推荐旅顺,对外宣传旅顺。
李华家是旅顺长城街道人,典型的北方男人,身材魁梧风趣幽默粗中有细古道热肠。国内外媒体聚焦旅顺、提高旅顺知名度,他觉得是好事儿,自己有义不容辞的宣传责任。
寻访知情人不愿人云亦云
多大的“腕”他都大胆质疑
对旅顺历史文化的关注具体始自何时,李华家自己也说不清楚。生于斯长于斯,受一方水土的滋养,对乡土的热爱是原生的朴素情感。
30多年前,李华家对身边留存的战争遗址产生兴趣。当时的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展馆馆长周祥令给予他大力支持,两人书信往来,周馆长给了李华家最初的历史研究启蒙。
作为历史“铁粉”,李华家要求自己严谨治史向专业人士看齐。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田野考察更深入、更接地气,也更接近历史“真相”。他要求自己“脚踏实地”“有根有据”,既要新发现,还要敢纠偏——对流传甚广人为杜撰的事件大胆质疑,谨慎求证。
在一些文学作品和民间口头流传中,有一种说法:日俄战争时期,俄军为了保密,将修建东鸡冠山北堡垒的1000多名中国民工用船拉到海里,炸船沉海。这种说法是真的吗?为什么和流传于青岛发生的事件说法一样,连人数和船名都一样?李华家为此到处寻访求证。
旅顺启新街一个姓马的老人告诉他,自己的爷爷当年参加修建东鸡冠山北堡垒。战前,工地召开民工会议,告知俄日要开战,愿意做战地服务的就留下,不愿意就可以离开。外地人有的害怕打仗就离开了,老马的爷爷选择参加战地救护挣钱……其他能够寻访到的旅顺日军大屠杀的证人,没有人看到或听到哪家修堡垒的中国人被沉海。
大量走访后,李华家得出结论,“沉海说”没有事实依据。当有导演、作家在作品里引用了“沉海”的说法时,不论对方是多大的“腕”,李华家都会直言不讳地指出。
旅顺黄金山有两座别墅被有关单位挂牌为“溥仪楼”、“婉容楼”。但是李华家发现,在日本人拍摄的老照片下面清楚地注明,所谓“溥仪楼”是关东厅长官官邸黄金台别墅,所谓“婉容楼”是大和旅馆办事处。他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撰文指出:“这两座欧式建筑不是为溥仪和婉容修建的,溥仪两次来旅顺住在黄金山别墅区的桥段,只是后人的杜撰而已”。
“历史不应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个性随和的李华家,在追踪“真相”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含糊。
接受采访、讲课、当导游、撰文宣传旅顺,李华家每天忙忙碌碌。这么“拼”,赚钱吗?“嗨,不仅没赚钱,还赔钱搭时间”,李华家哈哈大笑。
退休后,他身兼三职——辽宁省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旅顺关工委核心价值体系宣讲团副团长;旅顺博物馆首批专家志愿者;大连日报旅顺近代史特约研究者。这几个头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做社会公益事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此,李华家干得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