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健网消息(记者 王煜)“喃说就俺们老两口,做多了吃不了,少做点就得天天爬楼买菜,我都80多岁了,真的做不动了。”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老年人和81岁的吴蔚兰一样,每天都为三顿饭发愁。为了解决老年人“买菜难”、“做饭难”等问题,大连市很多社区开办社区老年食堂。可是,不少老年食堂明明生意火爆却悄然停业。为什么方便老人就餐的老年食堂草草收场告终?老年食堂怎样才能走远?
老人的吃饭难题到底该如何解决?
社区老年人排队买饭
现状:
老人热切期盼家门口有老年食堂
解决“买菜难”、“做饭难”问题
椒金山街道椒中社区是老居民区,这里很多居民都是退休老人,“吃饭难”是这个区域较为突出的一个民生问题。曾经在每周召开的恳谈会的时候,居民代表将该诉求反映给社区。为了解决辖区老年人“买菜难”、“做饭难”,椒金山街道开办椒中社区老年食堂。自去年12月15日开业至今,已经运营有近9个月时间。目前,每天中午有百八十人到这来就餐。
汤连英阿姨每天在老年食堂就餐
椒中社区居民吴蔚兰大娘是老年食堂的铁粉,她和老伴一天三顿都在社区食堂就餐,已经连着吃四个月了。“每天都十几个菜,红烧肉、牛肉、鱼都有,馒头、米饭、豆包、糖包也可以随便挑选,自己在家也做不了这么多品种啊。”
截至2018年底,大连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5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6%。可是,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可以像吴蔚兰一样,每天家门口就可以就餐。9月10日,记者采访幸福里社区、秀水社区、南松社区等多个社区,辖区老年人都热切期盼社区能有一个老年食堂,省去老年人买菜做饭的烦恼。“在新闻里,看人家北京、上海一些社区有老年食堂俺们都十分羡慕。要是咱身边也有这样食堂就解决老年人养老中很大一部分问题啦。”南松社区居民刘大爷告诉记者。
问题:
老年食堂质高价低入不敷出
经营者单打独斗招架不住
9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椒中社区老年食堂,厨房里热火朝天,老板娘张晓琳和厨师忙着准备各种食材。据张晓琳介绍,为了给辖区居民多提供一些选择,每天中午配有12个菜品,荤菜4-5个,素菜7-8个。
椒中社区老年食堂内厨师为午餐准备食材
上午11点,椒中社区老年食堂就有老年人开始排队买饭。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老人们对社区食堂十分依赖,可是张晓琳却有些招架不住。采访期间,张晓琳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她告诉记者,每天采购蔬菜需要两三百元,海鲜和肉类采购价各100元,电费和煤气费需要150元左右,“加上人工费每天支出费用需要1200余元,而我们天营业额最好的时候也只有1000元,不好的时候每天才收入300元左右。”张晓琳无奈地告诉记者,老年食堂营业9个月的时间一直在亏损。
“开办老年食堂的初衷就是服务居民,如果我在食材上挤压成本,就违背了我们的初心。”张晓琳表示,很多社区老年食堂开业没多久就停业了,都是因为入不敷出。
探索:
政府补贴 减少经营者投资成本
开办驿站 增加养老服务项目盘活老年食堂
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老年食堂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就是营收和成本难以平衡。如何让社区食堂健康发展?9月9日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在全市开创首家首家社区居家孝老服务驿站——美林园社区孝老服务驿站,该驿站就是将老年食堂与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靠增加养老服务项目来盘活老年食堂。并且为了降低运营者的成本,驿站由辛寨子街道出资负责装修。
辖区居民来驿站领取餐食
美林园社区孝老服务驿站服务项目中包括向辖区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医疗康复、读书阅览等服务,还可上门为老人提供送餐、家庭保洁、临时生活照料、陪同就医、代购代送物品、代缴各项费用等定制服务。其中,助餐送餐就解决了辖区老人吃饭难题。美林园社区的老年人只需十元钱便可买到一荤一素一凉菜的套餐。行动不便老年人的餐食由志愿者送至家里。
驿站还有助浴服务
不仅如此,辛寨子街道还制定了《辛寨子街道爱心午餐补贴发放实施方案》。辛寨子街道社会事务办负责人刁玮娜表示,爱心午餐以满足辖区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为目标,向辖区贫困老年人、贫困残疾人、失独家庭、重点优抚老人、90岁以上高龄老人、80岁以上独居老人等人群,免费提供每工作日10元/人/份标准的爱心午餐,从而解决辖区特殊群体午间无人照料用餐问题。截止目前,爱心午餐项目已为11271人次提供免费午餐,从实际上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吃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