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您好!大连民意网欢迎您的光临!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当前位置:大连民意网 - 大连民意网 > 

      针锋相对:是是非非广场舞

      2013-11-27 11:32 来源:大连晚报
      选择字号: T | T

        在滨城大连,大大小小的广场舞团队有近百个。

        在滨城大连,大大小小的广场舞团队有近百个。

        ▲随着广场舞参与者的增多,原来广场舞活动的主阵地城市广场早已不够用了。

        ▲随着广场舞参与者的增多,原来广场舞活动的主阵地城市广场早已不够用了。

        天刚刚黑,周水子附近一个紧邻居民小区的小广场就热闹起来。广场一端的小音响里,《最炫民族风》华丽地响着,一群老太太跟着节奏起舞,从她们认真的神态看,这不像是健身娱乐,更像是一场郑重庄严的团体操。舞者们没有注意到,在相距最近的一栋居民楼,“音响太吵了”的抱怨声已经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随着舞者和普通市民的冲突屡见报端,广场舞无疑成了焦点。在滨城大连,大大小小的广场舞团队有近百个,健身娱乐和噪音扰民这一矛盾也无可避免地困扰着大连的“广场舞者”们。

        渊源

        大连广场舞历史颇久

        大连究竟有多少支广场舞团队?有多少中老年人在参与这项活动?即使是有10年舞龄的张丽君也说不清楚。她只知道,在互联网上,有关大连广场舞的视频有上千条之多。这些视频大多是大连广场舞团队参加比赛时的场景,很多已经成了其他城市广场舞团队的教程。

        张丽君说,大连的广场舞由来已久。在一些城市大型广场上,从上世纪90年代就活跃着多支广场舞团队。66岁的张丽君说,当时老虎滩、海军广场、人民广场、中山广场被称为城市广场舞的“四大集中区”,她本人参加过其中多个团队,谙熟大连广场舞的“江湖”。“广场舞的前身,实际上就是秧歌。”张丽君说,“很多中国人都是在扭秧歌的文化熏陶中长大的,就算你从来没有跳过,当你听到秧歌的音乐,也一定能自然而然地扭上几下。伴奏音乐基本上都是‘民族风’的,跟着民族音乐跳民族的舞,抒发内心的情怀,这是一个人骨子里的渴求。”

        “骨子里的渴求”并不止于单纯跳舞。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我市不少老字号的广场舞队伍里,都不缺乏创作和编舞人才。在互联网上,大连舞者创作的《美丽姑娘花一样》风靡一时。作为一个成熟的广场舞团队,编导、教练缺一不可。最近几年来,参与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参与广场舞的人群结构挺复杂,有大学老师,也有看了一辈子孩子的家庭妇女;有开宝马轿车的富裕阶层,也有拿退休金的工人。”退休前曾是中专教师的张丽君说,广场舞参与者众,与人口的老龄化,和不少打工者进城买房父母随迁而来有关。而在规模效应下,原来的城市广场不够用了,广场舞开始向居民区内的小广场扩散。记者走访市内多个小区发现,这些小区内都有自己的广场舞团队。

        2008年奥运会之后,大连广场舞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高潮。受访的多位广场舞参与者说,这与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宏大壮观的团体表演不无关系。“我们的广场舞也能达到同样的宏大效果。”张丽君至今津津乐道于2010年星海广场上的一次大型广场舞表演,来自中西沙甘四区的9支广场舞团队共同起舞,场面蔚为壮观。“其实广场舞的设备很简单,一台录放机两个音箱,就能带动一支队伍。多数社区广场舞队伍连统一的服装都不需要购买,几乎零成本,就能乐和大半天。”张丽君觉得,这正是广场舞的魅力所在:不分阶层、毫无门槛,简单易学,闻声起舞。

        声音

        舞者:健身娱乐生活丰富了

        在庄河市中心广场上,才加入广场舞队伍两年的王莉(化名)说,自己已经迷上了这个可以健身娱乐的“好活动”。如今的王莉每天下午4点会准时参加广场舞排练。她的女儿说,母亲“入迷了”。“光参加比赛的广场舞服装就买了十几套。”

        在王莉看来,参加广场舞让她的退休生活有了巨大改变。“退休头一年,我闲在家里,心里没着没落的。”王莉的女儿在大连工作,丈夫经商在外奔波。一个人闲在家里的王莉觉得自己成了“空巢老人”。直到被朋友带进了广场舞团队,她觉得生活又有了新乐趣。

        “广场舞可以强身健体。”王莉说,参加广场舞之前,自己的血压血脂都有点高,但两年活动下来。“身体比原来感觉轻松了不少。”而在她看来,广场舞同时起到的陶冶情操、自娱自乐的功能更是其他健身活动远远无法比拟的。

        广场舞的另一个独特优势,是为原来被分割在一个个独立居室内的老年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交际圈子。王莉参加的广场舞团队最初只有20多人,现在已经扩展到100多人。很多人起初只是“看眼的”,看着看着就加入了随音乐起舞的行列。也有的人会转而选择更加舒缓的太极、或者更加激烈的伦巴。反正在广场上,活跃着的舞蹈队不止两三支。这些跳舞时认识的老伙伴,都被王莉亲切地称为“舞友”。“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目标。”王莉说,如果不是广场舞,或许她们只能在街头擦肩而过。而有了这个平台,跳舞时结下的友谊,正向生活中的其他部分延伸。

        康秀华或许对此更有感触。家住泡崖的她来自哈尔滨。儿子在连买房后,把她接来一起生活。“儿子儿媳工作都忙,而我在大连一个熟人都没有,心里经常发慌。”广场舞改变了这一切。62岁的康秀华说,在她参加的泡崖四区广场舞蹈队里,像她一样的老人为数不少。“我们在舞蹈中相识,生活中也互相帮忙。”上个月康秀华不慎扭伤了腿,舞蹈队的老伙伴们给她送水送饭。“比亲人还亲。”

        通过广场舞,从来没摸过电脑的康秀华还学会了上网。因为她需要上网下载广场舞的教程、观看舞蹈队的表演录像。“加入广场舞团队,我觉得像是在眼前打开了一扇门,生活比原来丰富得多。”康秀华说,现在的她很难想象没有广场舞的日子该咋过。

        居民:噪音扰民呼声越来越高

        但在广场舞者们之外,很多人对广场舞并没有好感。他们觉得,广场上,尤其是住宅小区里节奏强烈的音乐和喧闹的人群,俨然已经升级为公共空间里的“公害”。

        11月19日晚上,青云街一小区广场上再次上演了广场舞音乐和居民家高音喇叭“对抗”的“战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个小广场上,每天有两拨人跳广场舞。不少周边居民对广场舞团队造成的噪音污染颇感不满。“影响休息啊!这些老年人音乐声放得太大,夏天的时候尤其扰民。”小区居民赵女士说,曾有居民提过意见,但情况并无改观。而从今年夏天开始,有居民打开自家的高功率音响,播放《high歌》“对抗”广场舞的乐曲。“这应该是对广场舞的一种抗议。”一位居民说。但舞者们认为,自己的广场舞活动并未制造噪音。“居民播放的音乐分贝远高于我们。”有舞蹈队员说。

        而在泡崖小区,广场舞者们和其他居民的“对抗”由来已久。“夏天广场上跳舞人最多的时候,居民休闲健身的空间都被占用了!”居民苏先生说,广场舞的噪音只是影响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更令人无奈的是舞者们与居民“抢空间”。“娱乐活动不能挤占公共空间吧。”苏先生说,而在泡崖一带,居民楼前相对较大的空间和几处广场,几乎都有舞蹈队“圈地”。“有的甚至在空地上拉起一道绳子,就表明是舞蹈队的活动场地了。”因为“争地”,砸坏舞蹈音响、剪断电源线的事情都曾发生过。

        在广场舞因多起新闻事件成为关注焦点后,反对的声音越来越高。大纺附近的一处小区广场上,23日上午有人贴出了一张报纸的复印件。头版新闻的大标题刺痛了不少广场舞者的眼睛——《抗议广场舞噪音,居民高空泼下粪便》。

        思考

        广场舞期待规范

        其实在国内许多城市,关于广场舞的争议都方兴未艾。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规定,每日22时至次日6时,在毗邻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公园、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含未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街巷、里弄)等公共场所,不得开展使用乐器或音响器材的健身、娱乐等活动,为居民夜间安静休息提供保障。除上述规定时段外开展健身、娱乐等活动的,不得使用带有外置扩音装置的音响器材,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在明年即将出台的新版《广州市公园条例》中,还通过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及限设备,对广场舞进行“降噪”。但在我市,目前还没有关于广场舞的限制性管理规定。而活跃在公共广场和小区里的广场舞队伍,也大多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因为加入几无门槛,广场舞团队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一个月的广场舞学费通常只要10元钱。这让更多平日里精打细算的大妈们涌入广场舞的人群中,而不必有丝毫压力。

        更多的尝试来自于舞蹈队自身。周水前一小区舞蹈队的“艺术指导”陈大姐说,他们正在尝试给队员配备无线耳机,通过发射器频段接受舞蹈音乐,这样可以避免噪音影响其他人。但经费问题又成了新的困扰。“上这套设备每人得收100多元钱。”陈大姐觉得,至少在目前,这种“自律”还难以推广开。

        或许广场舞引发的争议还会继续,但这不会影响参与者们的热情和反对者们的冷眼。11月25日晚上,人民广场的上空响起“僵尸舞”的旋律。挥手、甩腿、滑步……甚至是用手去扶头顶那并不存在的帽子,舞者们也做得一板一眼。就在他们身边,穿着时尚的年轻姑娘举着苹果5S手机匆匆而过,目不斜视,偶尔会飘过几句不以为然的抱怨。对于局外人,广场舞只是无聊的扰民活动;对于参与者,它则是“娱乐生活的全部”。文首席记者万恒 图首席记者李传报

      [ 责任编辑:尹燕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