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您好!大连民意网欢迎您的光临!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当前位置:大连民意网 - 大连民意网 > 

      中山区委201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2-06-01 16:46 来源:大连天健网
      选择字号: T | T

      一、加快金融核心区建设,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

      1.准确把握国家、省、市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城区综合竞争力研究,有效做好各项工作的总体规划部署,注重调整发展中的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2.抓好重点项目动态管理和宣传推介,积极争取更多市财力投资和政策支持。

      3.加快建立区价格监测平台。

      4.充分发挥财政、税务和工商部门推动发展的联动力。

      5.加强预算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6.抓紧形成大连金融服务区规划,突出功能特色,全力以赴将“两圈一带”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端商务区和金融核心功能区。

      7.加快航运、科技等专业金融发展,推动各类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创新试点建设,完善金融服务和市场两大功能体系。

      8.充分发挥总部经济辐射带动效应,提升龙头旗舰企业的引领作用,依托总部大厦和专业大厦建设,千方百计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加强经济开放和国内外交流合作,集聚更多总部企业。

      9.大力推动商业交易模式、服务模式和业态模式创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投资型、服务型消费,加强特色街商业规划和品牌传播,丰富时尚文化活动,营造更具国际化、高端化、时尚化的购物环境。

      10.立足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把握消费趋势,大力推动区域性时尚消费旅游中心建设。以重点商贸区块为牵动,加大现代商业项目招商,着力打造时尚消费的新概念、新景观和精品区块。

      11.以大型旅游项目开发和环境改造提升为带动,加快推进北方不夜港等项目规划建设,拓展领域,培育热点,增加更多时尚旅游元素和大众旅游消费产品,创新服务方式,塑造更具人文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滨海生活区域与休闲度假区域。

      12.落实低碳绿色发展原则,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13.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新技术研发,深化知识产权和专利工作,扶持企业培养引进高端技术人才。

      14.积极探索新能源、新技术产业开发,促进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吸收高附加值企业投资,进一步加快高新产业集群。

      15.规划建设高水平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服务资源最优配置,为企业转型和技术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16.加强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统计分析。

      17.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强化服务资源配置,注重政策整合,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

      18.积极协调改善融资环境,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推动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二、加快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增进人民福祉

      19.完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健全信访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等制度,主动回应群众合理诉求。

      20.坚持重大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防止因决策不当而损害群众利益。

      21.加快调整和完善社会综治组织职能,健全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综合协调的社会管理部门协作机制。

      22.完善诉讼、行政复议等法定诉求表达机制,及时妥善处理群众的合法诉求。

      23.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持公正廉洁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24.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长效化,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流浪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社会关怀帮扶体系。

      25.建立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对黑恶势力、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水平。

      26.健全服务型政府职责体系,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畅通服务渠道,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27.强化组织领导,加快建立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中介、社区为基础、企业为重要力量、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28.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创新思路,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重点培育扶持公益性、服务性和互助性社会组织,着力发挥社会组织在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行业自律、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29.积极搭建起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合作治理平台和服务机制,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开发个性化服务项目,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30.大力掀起社区建设新高潮,以居民自治为方向,理顺社区治理机制,严格工作准入,推动社区把更多精力放在社会服务和管理上来,探索实施扁平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便民利民社区服务体系,打造一批示范社区与和谐楼院。

      31.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居家养老社会化、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居家养老全覆盖。

      32.强化新闻信息中心建设和网络管理,提高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加强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

      33.健全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4.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市场多元化建设,加大民办公助就业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实现充分就业。

      35.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扎实推进“辽宁省教育强区”建设。

      36.不断强化社会保障能力,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

      37.积极搭建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平台,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38.积极推进“新概念家庭”创建工作,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机制。

      39.推动星级科普社区和社区科普大学建设。

      40.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监管工作,努力把社会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解决在萌芽状态。

      41.促进民族团结和不同宗教信仰群众和谐相处。

      三、实施文化强区战略,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

      42.以创建学习型机关、社区、家庭为重点,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发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进一步增强全区干部群众对首善区建设的认同感、责任感,巩固形成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43.充分发挥区文联作用,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文化交流,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44.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建设,不断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

      45.完善全民参与、长效常态、共建共享的文明创建机制,引导居民提升文明素质。

      46.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大力推进图书馆新馆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7.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制定公共文化艺术项目采购与资助管理办法,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及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48.以“魅力中山”新春京剧晚会等文化活动为牵动,深度挖掘、整理、发展特色历史文化,积极培育社区、校园文化精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9.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强化心理健康服务。

      50.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文化产业链。

      51.大力发展时尚产业,广泛联系传媒、广告、影视、文化传播等行业,引导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积极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运用,加大文化产品和品牌的培育力度。

      52.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科技企业,促进展览、展示、会议中心的发展壮大,拉动更多消费领域。

      四、提升城区环境质量,展示现代城区风貌

      53.按照“规划为先、配套功能、提升品质”的思路,提高旧区改造地块的规划设计标准,确保每项工程都成为城市建设的精品。

      54.切实抓好“五个一”工程建设。

      55.大力实施青山工程,积极开展“园林、花园式”单位、小区创建活动,推动胜利路东段等重点景观带建设,突出优美现代的绿地景观和绿色生态特色。

      56.对路街灯光饰品和公共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彰显现代城区风采。

      57.着力加强信息化资源整合,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区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构建上下互动、各部门联动、快捷反应的管理网络体系和智能管控平台,有效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58.深入推进物业管理提升工程,针对防盗门维修维护、小区绿地养护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居民自觉参与城区管理意识。 59.着力解决群众意见集中的环境治理问题,推动环境整治向居民区、老旧楼院延伸,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对环境进行治理的办法,提高环境整治效果。

      60.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率。

      61.深化环卫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作业责任监督和业务培训,保持环卫工作领先地位。

      62.对严重影响城区规划、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居民生活的占道经营、违法用地和私搭乱建等问题,加大整改力度。

      63.认真研究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保证市民出行便捷,科学规划建设停车场。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64.坚持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覆盖面,切实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65.十八大召开后,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66.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与思考,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谋划发展、领导发展的本领。

      67.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重大问题上要坚决与市委、区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决策和要求在基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68.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政治领导核心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握方向、提出思路、谋划全局、管好干部、督促落实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69.发挥全委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重大问题必须提交全委会讨论决定。

      70.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做好换届工作的部署,确保换届工作圆满成功。

      71.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

      72.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

      73.进一步强化党管武装工作,把基层武装部作为党的基层政权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抓实抓好。

      74.组织实施《关于实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的实施办法》,积极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

      75.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合理调整干部年龄结构、党派结构及性别结构,增强干部调整工作的针对性。

      76.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让那些素质高、业务精、口碑好的干部有更多机会进入组织视野,担当重任。有计划地推进干部交流,使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77.健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规范“德”的考核标准,改进“绩”的考评办法,科学设置考评维度,增加相关部门横向评价内容。

      78.落实区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79.坚持做好老干部工作。

      80.着力开展“基层组织活力年”活动,进一步活跃基层、打牢基础。

      81.完善落实区域性党建三级协调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区域性大党建共驻共建共荣的新局面。

      82.继续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基层党组织落实基层党建责任考评工作。

      83.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四三二”党建工作模式,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核心内容,深入开展各个党建领域基层党组织特色品牌创建活动。

      84.加强基层党员活动阵地建设,集中打造一批党建阵地示范点。

      85.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切实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86.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意见》,全面落实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巩固提高“大讨论”活动成效,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区委常委要带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做全区干部的表率。

      87.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

      88.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扎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89.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做到“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

      90.扎实推进“五大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91.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做好忠职守廉岗位廉政教育。

      92.开展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的综合分析和研判,坚决查处腐败案件。

      93.规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完善离任交接备案制度,提高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 责任编辑:尹燕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