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您好!大连民意网欢迎您的光临!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当前位置:大连民意网 - 大连民意网 > 

      韩志耀:小小桃核刻出万千大世界

      2018-08-03 09:14 来源:大连天健网
      选择字号: T | T

      天健网消息(记者 金东淑)“传承,不是把祖先的东西照搬过来;最好的传承,是把古老的传统技艺用现代工艺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并让他走进千家万户。”作为大连核雕的代表性传承人,60多岁的韩志耀,更多了一份艺术家的气息。他一刀一刀,把一个个小小桃核雕刻成热热闹闹的“大世界”。

      大连核雕的代表性传承人韩志耀

      不甘于从老人那学来的那些功夫

      小时候,姥姥、姥爷送韩志耀的礼物就是一个个桃核刻出来的小物件,小猴子、小花篮、小青蛙……那时哪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只是,小小年纪,韩志耀就愿意摆弄核雕,谁也没想到,一个个小桃核,竟让他痴迷半生。

      可能是天生就是要承载传承的重担。年少的韩志耀,就精通各门类艺术,画画、音乐,他样样拿手。小小年纪时,就不满足于从妈妈、姥姥那学来的手艺,把自己的想法融通其中。“桃核的纹路,一个一样,所以,我不可能复制祖辈留下的作品。”取材的限制,反而成就了韩志耀的不安份,“起初的继承,都是传统的原雕,时间长了,我自己都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

      十五、六岁时,他潜心于绘画,素描水平的提升,他对从姥姥家继承的东西有了想法,“除了小物件,桃核还可以表现什么?”他学习牙雕、木雕、石雕、玉雕的技法。

      各种打工 只为供自己喜爱的雕刻

      因为桃核的纹路受限,又不出活儿,历史上研究桃核的人就不多,到了他这一代,少之又少。他几乎是一个人在这条路上前行。正是这份孤寂,成就了他的探索。

      90年代,一个小物件也就30元,研究桃核根本吃不上饭,韩志耀就去打各种工养活自己,他当过长途客车司机、卖过海产品、做过服装厂供销员。但业余时间还是琢磨桃核雕,经常是饭都顾不上吃。那份狂热,让他越陷越深,结果,也和他的付出成正比,他突破了妈妈、姥姥们只有原雕的形式,他把桃核雕的表现形式延深到浮雕。此时的韩志耀就舍不得把时间浪费在打工上面,结果也挺惨,那时的他,经常连家里每月几十元的电话费都交不起。“好在桃核便宜,不需要几个钱。”

      再现历史名文《核舟记》

      2000年,当他带着一堆作品出现在沈阳的展会时,业界的人士才发现,原来,大连的核雕已是这么高的水平。

      一位辽宁大学的教授欣赏之余“刺激”他,“500年前,咱们的祖先刻出的船,窗扇都是开着的。”韩志耀知道先人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核舟记》》中有详细的描述。他方懂,先人的作品得多优秀啊?

      韩志耀版的《核舟记》

      不安份的本性,也代表了不能比人差的那股子劲儿。这篇课文里的一个个文字在他手里被分解。

      仅仅一年,韩志耀版的《核舟记》问世。从尺寸到比例到情节,一模一样。核舟内有吹箫人、书童和客人,船背上有诗词,壶盖可开启小茶壶……最终,韩志耀用刀刻完美诠释了中学课本中的那些文字。他还突破了先人的创作,先人作品中有8扇窗户是可以活动的,他的船有24扇开着的窗户。

      两问国内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直到此时,他都不知道,自己的水准已达国内一流,而那时的他还一贫如洗,到处借钱过日子。是他在市文联办公室偶然看到的一纸邀请函,改变了他和他的《核舟记》的命运。那是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的邀请函。他要了这份邀请函,打电话给对方。“请问参展的作品中有没有《核舟记》?”“什么《核舟记》?”“就是中学课本中的《核舟记》。”“好东西啊,快来参展。”

      可是,3000元的展位费难住了韩志耀,在主办方中国文联的帮助下,他和其他两人一起合租了一个展位。

      在北京农业展览馆,置身于中国民间艺术的海洋中,他的桃核雕作品《核舟记》看起来,那么小,他的展位也是很不起眼,但却留住了一个又一个路过的脚步。

      他万没想到,自己就是得瑟得瑟刻出来的作品,却被专家认定为“再现了历史名文”,并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获得了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的银奖。

      能刻出500年前的《核舟记》,很牛!

      年轻,好胜,怕别人追上自己,他不停地创作,上海世博会展出的《核舟大观》,共有100叶小舟,独木舟、桨船、帆船、轮船、龙舟……这部作品,让中国核雕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其后,他的作品《上河图》再次问鼎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韩志耀作品《画舫》

      韩志耀牛到现在。

      他不满足于自己的水平。

      他发现越往下走,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有些跟不上,不够吃时,他长年南下采风。那些国内顶级的工艺美术培训班,他年年都去。学的久了,在摸索桃核雕技艺发展过程中,他已自成一套桃核雕的理论。

      知识的充盈,带来的是海阔的心胸,他愿意把大连的桃核雕发扬光大,他一改技不传外人的家规。现在,设在大连市西岗区文化馆的大连核雕传习所成了他传授技艺的平台,来来往往的一个又一个爱好者,就是最好的传承。他更希望这来来往往的人中,有人能超越他。


      [ 责任编辑:王琛 ]